萨德VS中国:三分钟看懂导弹防御系统的来龙去脉
随着南海事件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美国在韩国东南部部署了“萨德系统”(THAAD),说不定也大概听说了该系统对中国不太有利。那么到底什么是THAAD?这东西是怎么发展来的?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被放在韩国?对中国又有什么具体危害呢?为了使读者有更全面的认知,本文会先带读者快速、轻松地走过导弹防御系统的历史,然后再解答这些问题。
从核武器到导弹防御
一切都得先回到1945年,回到“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爆炸的时候。全世界都目睹了这种叫“原子弹”的新武器的变态级威力,和它对战争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的,大家十分害怕有一天这玩意儿掉自己头上,导致世界大国的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想:“我也得搞一个”。于是,苏联、中国、英国、法国便牵头开始了核武器研究。其中苏联同学是美国的死对头,总觉得美国会打他,于是在这事上搞得格外起劲,这不仅是为了能打美国,也是为了防止美国打自己。为什么呢?因为当美国发射核弹时,苏联可以马上检测到并发射自己的核弹。这保证了即使苏联被美国炸掉(称为“一次打击”),苏联的导弹可以飞到美国把美国也炸掉(称为“二次打击能力”)。说白了,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战术,也正是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共同毁灭机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聪明的人站出来了,说“我们可不可以做下弊,搞个东西出来拦截对方的导弹,这样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对方炸的稀巴烂啦!”于是,这群聪明人就开始了最早的导弹防御系统研究。直到1960年后期, “导弹防御” 都是专门指针对核攻击的防御。不难看出,这种系统对国家间的武力平衡造成很大的问题,也大大弱化了没有导弹防御一方的核武威慑力,使他们处于劣势。由于国家间最爱玩 “平衡” 的游戏,美国和苏联在1972年签了第一个《反弹道导弹条约》(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规定美苏之间,每人只能有一个导弹防御装置的场所。萨德系统的设计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出现的(具体时间是1987年)。随着时间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目前,导弹防御系统可按防御的范围由大到小被分为三大类:战略导弹防御、战区导弹防御和战术导弹防御(Strategic Missile Defense, Theatre Missile Defense, Tactical Missile Defense)。萨德系统正是现代军队主要使用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一,其全名是终端高空防御导弹 (Therm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主要针对中短程导弹。它有着世界顶尖的准确性(近乎100%)和机动性,堪称反中短程导弹专家(当然都只针对小范围使用和试验)。
导弹防御系统的实际能力
事实上,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敌。很多系统,尤其是针对洲际导弹等的复杂系统都只在试验中测试过,而且有一定的失败率(*注:导弹防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反制措施被放在了本文的附录)。同时,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成功试验过了对大气外弹道导弹的拦截。另外,导弹防御系统对金钱消耗巨大,不是任何国家都研究的起的。所以说虽然导弹防御系统有很大的未来发展空间,但在现阶段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长期研究的地面中途拦截防御系统(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System)“完全不能保护美国民众”,而从布什启动该项目开始到2017年,该项目预计会消耗掉四千亿美元。比较成功的防御系统案例是以色列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它的主要防御对象是短程的火箭弹。铁穹的部署主要是针对加沙地带长期的炮弹和火箭弹威胁。有数据显示它可以成功拦截87%来自巴勒斯坦武装的火箭弹。但是,这种有效的防御也带来了一些“黑暗的副作用”。有效的保护单边削弱了巴勒斯坦武装的战争能力,可能会改变使以色列政府决策层的思考方式,使他们变得没有兴趣寻求长期、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选择肆无忌惮地采取有争议的措施,如轰炸加沙地带、在西岸建立殖民地等。同时,有效的保护也削弱了民众反战的思想和呼声,使政府在发动战争时遇到的阻力更小。
萨德系统在韩国
讲完导弹防御的基础,终于可以说到萨德系统在韩国的部署。萨德在韩国的部署最早是在2013年由驻韩美军提出。该部队的将军觉得美国有必要保护美国士兵免受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伤害。当时朴槿惠正在通过外交途径与中国交好,并通过中国去约束朝鲜,所以并没有立刻执行部署计划。友好外交是朴槿惠近几年与中国采用的主要战术。甚至,据朴槿惠说,习近平明确同意了“半岛的和平统一”,还暗示了北京会支持韩国主导的半岛统一。可是显然,中国并没怎么能动摇朝鲜金大将,他甚至在2016年1月6日还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有消息称朴槿惠当时马上给习近平打了电话,习近平拒绝了接听(其实可以理解,因为..习总能说什么呢?..除了“金大将脑子有问题”还是“金大将脑子有问题”)。可是从韩国的角度来看,走中国这条路效果是不太明显的了,所以不得不采取主动措施,给自己安一个萨德。可是,萨德一被确定要安装,这件事就不只是针对朝鲜这么简单了,因为萨德系统真实地影响了中国、俄罗斯在东亚区域的军事力量平衡(参照前面说过的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或巴以冲突中的铁穹),中国也在香格里拉会谈上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可最无语的是,美国这杀千刀的唯恐天下不乱,专门让萨德的安装赶上南海事件的高潮期,于是一石二鸟,既威慑朝鲜,也用来威胁中国。所以,中国到底应不应该怕萨德呢?从政治角度来看,萨德确实非常讨厌,也相当具有挑战性和威胁性。但单从作战角度来看的话,中国还不必把萨德放在眼里。真要打起仗来,导弹防御系统定是首批打击目标之一,而就算萨德在精准、厉害,它也敌不过一轮雨点一般密集的炮弹。其次,中国的洲际导弹不是小小萨德就能弄下来的,只有美国搬出他最复杂、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才有可能有拦截的几率。 就此来看,萨德系统的部署是美国看准了时机的一箭双雕。虽然像萨德一样的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从理论上削弱了中国在东亚的武力平衡,但从实际作战角度来看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话虽这么说,但中国应该谨慎管理金大将的动作和中朝关系,以免这位拖后腿的大神给西方国家更多理由将武力装置延伸到亚太。
附录:导弹防御系统及反制措施
下图基本描述了(大气层外洲际)弹道导弹及GMD防御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雷达会监测导弹等位置,导弹防御系统会根据雷达信息发射一颗拦截弹,在导弹释放重入大气层的弹头后进行拦截。拦截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撞上导弹,二是在导弹附近爆炸。这种远程拦截一般选用第二种,因为爆炸式拦截允许的偏差要大一些。为了反制导弹防御系统,一般洲际导弹在重入大气层时配备了诱饵,和主弹头一起释放,以迷惑拦截弹。比这更狠毒的手段是分导式多弹头(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ed Re-entry Vehicle, MIRV),这种导弹在重入大气时释放多枚弹头,其中每一枚都有独立的目标。下图是美国“和平卫士” 洲际导弹分导式弹头的真实试验照片(灰常酷炫有木有)。
参考资料
http://www.atomicarchive.com/History/coldwar/page15.shtmlhttp://www.atomcentral.com/icbm-missiles.aspx.http://www.theweek.co.uk/world-news/middle-east/59368/iron-dome-how-israels-missile-defence-system-works.http://www.defenseindustrydaily.com/3979m-next-step-or-last-step-for-gmd-05229